越西县简介(2023年版)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21 12:29

越西县,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邻美姑县,西接冕宁县,南与喜德县、昭觉县相连,北与甘洛县、石棉县毗邻。全县幅员面积2257.61平方公里,辖17镇3乡,总人口39.1万,有彝、汉、藏、回等十多个民族,是一个彝族人口占81.1%的多民族聚居县。

越西古称越嶲,因越过嶲水设郡县而得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越巂郡。晋太康八年(公元287年),素有“北孔南张”之说、“主文运,司科举”的文昌帝君张亚子诞生于越西,是文昌文化的发源地,为南方丝绸之路“零关古道”要塞。县城海拔1667米,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带,两种气候特点兼具,以北亚热带气候为主,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5℃,夏季平均温度20·5℃,日照1600小时,植被种类、生物资源丰富,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9%以上,有苹果、花椒等数十种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的特色农产品。

越西县以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和清凉避暑旅游目的地为带动,成功创建文昌故里国家AAAA级、天皇寺景区AAA级等旅游景区,连续举办五届文昌文化旅游节,擦亮“文昌故里·水韵越西”“越动山水·嶲养福地”“20℃夏天·中国避暑旅游目的地”等金字招牌。县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025.596公里。其中,国道2条(国道G245线、国道G550线)116.858公里;省道2条(省道S218线、省道S309线)82.18公里,44条县乡通道纵横交错,成昆铁路扩能改造2022年底通车开启“动车时代”,S71京昆高速雅西扩容(金口河至西昌)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是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第十一届四川省双拥模范县。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完成69.88亿元,同比增长10.67%,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完成64.39亿元,增速6.1%。

中文名

越西县

外文名

Yuexi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

513434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四川省西南部

面积

2257.61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辖17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政府驻地

越城镇为民路35号 

电话区号

0834

邮政编码

616650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气候

人口数量

39.1万人(2023年末户籍人口) 

著名景点

越西县文昌故里国家AAAA旅游景区、四川申果庄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小相岭、越西县陶家营石龙山国家AAA旅游景区、越西县天皇寺国家AAA旅游景区、越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国家AAA旅游景区、越西县河坎村国家AA旅游景区、越西县南新村国家AA旅游景区

火车站

越西站 (成昆复线)

乃托站、普雄站(老成昆线)

车牌代码

川W

地区生产总值

69.88亿元(2023年) 

二、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属“西南夷地”。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越嶲郡领县(道)十五,阑县(今越西县)属其一。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置邛部郡领邛部县,属严州。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邛部郡,改邛部县直属严州。

宋朝嘉定九年(1216年),封邛部首领为“邛部王”,并改邛部县为邛部川。 

元朝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邛部川为邛部州。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设越嶲卫。

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置越嶲卫守备,属建昌监理厅。

雍正六年(1728年),改越嶲卫为越嶲厅,隶宁远府。 

民国2年(1913年),越嶲厅改为越嶲县。   

民国24年(1935年),川政统一,实行“行政督察区”制,越嶲为四川第十八行政督察区所辖八县之一。

民国28年(1939年),西康省成立,越嶲属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所领八县之一。同年,撤销第三行政督察区,设“宁属屯垦委员会”,越嶲属之。

民国29年(1940年)越嶲境内设立“普雄特别政治指导区”和“腴田特别政治指导区”。

民国36年(1947年)分普雄特别政治指导区为普北、普南两个政治指导区。

1950年3月31日,越嶲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西康省西昌专区。

1952年4月30日,政务院批准在越嶲县普雄地区设立普雄县。

1955年,西康省撤销,越嶲县改隶四川省西昌专区。

1956年,越嶲县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 

1959年6月16日,国务院批准将“越嶲”县改为“越西”县。

1960年1月7日,国务院撤销普雄县并入越西县。 

三、行政区划

2023年,越西县下辖20个乡镇:越城镇、中所镇、新民镇、乃托镇、普雄镇、大瑞镇、竹阿觉镇、书古镇、依洛地坝镇、南箐镇、贡莫镇、梅花镇、尔觉镇、拉普镇、马拖镇、大花镇、板桥镇、保安藏族乡、拉吉乡、申果庄乡。

越西县人民政府驻越城镇为民路35号。

四、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越西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北部,东邻美姑县,西接冕宁县,南与喜德县、昭觉县相连,北与甘洛县、石棉县毗邻。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20′—102°54′,北纬28°18′—28°53′之间。境内南北长66千米,东西宽56千米,总面积2257.6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越西县境内山地占90%以上,以山、谷相间的中山宽谷地貌为主要特征。整个地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山谷地势起伏,岭谷相对高差1000―2000米。阳糯雪山主峰铧头尖海拔4791米,为境内最高峰,北部梅花镇巴姑河边海拔1170米,为境内最低处;境内越西河谷海拔1600—1700米,普雄河谷海拔1500—2000米,宝珠拉达及则普拉达海拔2400—2600米。

气候

越西县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带,两种气候特点兼具,以北亚热带气候为主。夏季凉爽湿润,冬季阳光充沛,干雨季气候分明,全境皆是“20℃避暑圣地”,四季皆宜居宜游,避暑消夏优势尤为突出。年平均气温13·5℃,夏季平均温度20·5℃,年日照1600小时,降雨量1102毫米,无霜期248天。空气质量近3 年优良率为 99.7%,负氧离子月均浓度为3023 个/立方厘米,浓度高,空气质量清新。2023年6月26日2023年川渝气候生态品牌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气象局向越西县授“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避暑旅游目的地”气候生态品牌,川渝两地气象学会向越西县授“巴蜀气候康养地”气候生态品牌。

五、自然资源

水资源

越西县河流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2.624亿立方米,另有入境客水3.286亿立方米,径流总量25.91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65.0587万千瓦,可开发量26.2328万千瓦。    土地资源

越西县土地总面积2256.56平方公里,县区可使用土地面积22.01万公顷,规划工业用地0.16万公顷,农业用地2.38万公顷,其他用地:城镇279.8公顷、农村居民3915.9公顷,区划林业用地面积12.44万公顷。

生物资源

越西县植物资源丰富,分布树种65科230种,主要优势树种有冷杉、云南松、桦木、桤木、栎类等。珍贵树种有连香树、润楠、香樟、楠木等。全县野生动物有21科48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云豹、金钱豹、灰腹角雉等;二类保护动物有小熊猫、苏门羚、短尾猴、金猫、斑羚、岩羊、水獭、穿山甲、猕猴、绿尾虹雉、白腹锦鸡等。野生药材有天麻、贝母、虫草、杜仲等162科903种。

矿产资源

越西县调查发现的矿产有20余种,包括无烟煤、褐煤、泥炭、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铅、锌、铜、硫铁矿、磷、石灰岩、白云岩、粘土矿、硅石、石英砂岩、玄武岩、流纹岩、页岩以及河道砂、热泉等。主要矿种为:煤炭、硫铁矿、铁矿、石灰岩、白云岩、铜矿及铅锌矿。在现有矿种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有:无烟煤、褐煤、泥炭、赤铁矿、褐铁矿、硫铁矿、石灰岩、磷矿等,但储量类别低,绝大部分为预测的资源储量,仅无烟煤、泥岩、石灰岩有少量查明的资源储量。

六、人口

2023年户籍人口:全年新增出生人口9201人,死亡人口1596人,迁入人口537人,迁出人口2888人。全县年末总人口391318人,比上年增加1.36%。其中:男199269人、女192049人,男女性别比为103.8:100。18周岁以下人口143833人,占总人口的36.75%;18-34周岁人口107211人,占总人口的27.4%,35-59周岁人口104831人,占总人口的26.79%;60周岁以上人口35443人,占总人口的9.06%。汉族67565人,占总人口的17.27%;彝族319076人,占总人口的81.54%;藏族3764人,占总人口的0.96%;其他少数民族913人,占总人口的0.23%。全县年末总户数103542,104232户,比上年同期减少690户,减少0.66%。

2023年全县常住人口30.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1万人,城镇化率36.32%,比上年增长2.09%。

七、经济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完成69.88亿元,同比增长10.67%,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完成64.39亿元,增速6.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现价)为18.68亿元,同比增长4.52%,可比价增速4.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现价)为9.7亿元,同比下降1.86%,可比价增速下降1.4%;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现价)9.3亿元,同比下降0.81%,增速下降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0.1%;建筑业完成增加值(现价)0.4亿元,增速下降22.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现价)41.5亿元,同比增长10.26%,可比价增速9%。现价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是26.7:13.9:59.4。全县人均GDP为22912元。

八、交通

公路

2024年,越西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025.596公里。其中,国道2条(国道G245线、国道G550线)116.858公里;省道2条(省道S218线、省道S309线)82.18公里。农村公路乡道126条,387.235公里;村道242条,253.263公里。

铁路

越西县境内成昆复线55.55公里,成昆铁路通车里程达79公里。

2022年10月25日,原成昆铁路越西站正式更名为乃托站。

九、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4年5月,越西县有各级各类学校共157所,其中:职业高中学校1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特殊教育全学校1所,小学51所,小学教学点3个,幼儿园91所。在校学生94101人,其中,学前教育20115人、小学48432人、初中19783人、特殊教育97人、高中4673人、职中1001人。有教师3565人,其中幼儿园老师53人、小学教师2225人、初中教师922人、普高教师289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46人。全体教师中有正高级教师2人,副高级教师541人,中级教师1223人、初级教师1799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4年5月,越西县有医疗卫生单位共213个,其中:医院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4个。全县有卫生人员181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21人,注册护士704人,床位1060张,注册村医152人,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床位数分别为5.59人、1.6人、2.22人和3.39张。正高级9人、占0.52%,副高级105人、占6.01%,中级职称214人、占12.24%,初级职称984人、占56.32%,本科学历374人、占20.64%,大专学历920人、占50.77%,中专学历以下518人、占28.59%。

社会保障

2023年,越西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089万余人,兑现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金,共计发放3731.86万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8936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157人,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8063人,发放养老金共计30892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652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886人。发放被征地农民、城镇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4763人月次,共计810.46万元,代缴两类人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512人次,共计206.99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413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0694人。跨省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受益2771人次。

十、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越嶲因越过嶲水设郡县得名。

文物古迹

越西县文物保护单位统计表                  2023年6月

 

序号

 

名称

 

年代

 

地址

 

类别

 

级别

 

公布时间及文号

 

1

 

丁山桥及零关题记

 

唐代至民国

 

越西县中所镇零关村

 

古建筑及石刻题记

 

国家

 

2013.3,国发〔2013〕13号

 

2

 

小相岭古道遗址

 

明代

 

越西县南箐镇小相岭村

 

遗址

 

省级

 

2019.1,川府发〔2019〕8号

 

3

 

新民古城遗址

 

元代

 

越西县新民镇新市村

 

遗址

 

省级

 

2007.6,川府函〔2007〕114号

 

4

 

禹王宫

 

明代、清代

 

越西县越城镇半边街

 

古建筑

 

县级

 

2006.6,越府发〔2006〕51号

 

5

 

武侯祠

 

清代

 

越西县越城镇外南街

 

古建筑

 

县级

 

1992.7,越府发〔1992〕34号

 

6

 

铁马大桥

 

当代

 

越西县乃托镇莫洛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县级

 

2011.6.越府发〔2011〕55号

 

7

 

松林山哨所遗址

 

明代

 

越西县板桥镇青杠关村

 

遗址

 

县级

 

2011.6越府发〔2011〕55号

 

8

 

越西县烈士陵园

 

当代

 

越西县越城镇城郊新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县级

 

2011.6,越府发〔2011】55号

 

9

 

南箐岩画

 

唐代

 

越西县南箐镇南山、苏呷村

 

石窟寺及石刻

 

县级

 

1999.2. 越府发〔1999〕07号

 

10

 

红军洞

 

现代

 

越西县南箐镇河坎村

 

其他

 

县级

 

1999.2,越府发〔1999〕07号

 

11

 

白果乡“文革标语”

 

当代

 

越西县梅花镇塔拉村

 

其他

 

县级

 

2011.6越府发〔2011〕55号

 

12

 

天皇寺

 

明代

 

越西县新民镇天兴村

 

古建筑

 

县级

 

1999.2.越府发〔1999〕07号

 

13

 

土城城门洞城墙及川主庙

 

清代

 

越西县大瑞镇瑞城村

 

古建筑

 

县级

 

2022.02

县政府会议纪要

 

民族风情

越西县居住有彝、汉、藏、回等十余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81%。越西彝族服饰、风俗与凉山州其它县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真诚大方。无论相识与否,到了彝家,主人都会热情接待,杀鸡,宰猪、羊等待客,家中人员除陪客人的以外,须让客人吃后主人家才吃。敬客人吃鸡头,请客人查看鸡舌骨,判断吉祥与否。如果是杀猪、宰羊待客,客人走时赠送半边猪头和一只羊膀子。敬酒是普遍的礼俗,彝族人民遇到来宾必敬酒,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彝族敬酒歌是彝族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彝族人民向来宾祝福、表达情感,交流心意的载体。

彝族的传统节日有火把节、彝族年等。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6月24日,节日里人们要祭火、传火、送火,还有选美、斗牛、斗羊、摔跤、赛马、跳舞等活动。

十一、风景名胜

越西县文昌故里国家AAAA旅游景区

越西县文昌故里国家AAAA旅游景区,位于越西县中所镇,背靠的金马山有大营盘山、小营盘山,西面为小相岭,西北为老凉山。景区有和平彝寨、文昌大庙、水观音、拜仙桥、亲水廊桥等主要景点。

四川申果庄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四川申果庄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位于越西县东部海拔3千米的申果庄地区。保护区内生活着大熊猫、小熊猫、黑熊等国家保护动物,有原始森林、中药材基地、优质蜂场、无污染畜牧养殖基地等。

小相岭

小相岭,位于越西县南箐镇,越西县、喜德县、冕宁县三县交界处,属小相岭山系,海拔从1988米延伸至4500.5米,境内森林茂密,群山起伏,沟谷纵横,草甸成片,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古冰川湖泊群、万亩杜鹃林、冰碛湖岸的日出、云海、晚霞等自然景观和汉朝修建的灵关古道遗迹,以及流传至今的司马相如、诸葛亮、孟获三兄弟等历史人文景观交相呼应,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完美结合之地。

越西县陶家营石龙山国家AAA旅游景区

越西县陶家营石龙山国家AAA旅游景区,位于越西县中所镇,是越西县古驿站之一,与文昌故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平彝寨、水观音相互映衬。有古丝绸之路、红军长征、传统古碉楼、石龙山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底蕴浓厚,集古碉博览、红色文化、森林休闲、古道拾遗、科普研学五大主题为一体的民族特色旅游景区。于2020年被列入全省传统村落,2021年被列入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越西县天皇寺国家AAA旅游景区

越西县天皇寺国家AAA旅游景区,位于越西县城北5公里处的山岗上,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佛教寺院,越西旧时“十景”之首。始建于明代,鼎盛于清朝,整个景区视野开阔,秋来稻香四溢、春回金色满天,是人们休闲登高观赏的好去处。

越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国家AAA旅游景区

越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国家AAA旅游景区,位于越西县大瑞镇,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园区苹果果香浓郁、果肉细腻、质地松脆、口感佳,深受消费者喜爱。该景区自建园以来积极探索产业发展助脱贫思路,因地制宜建立切实可行的带贫益贫机制,创建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构建“城区+景区+园区”三区联动新模式,真正形成“百里长廊看产业”的壮观景象。植入苹果主题民宿、亲子乐园等新元素、新业态,达到农文旅相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越西县河坎村国家AA旅游景区

越西县河坎村国家AA旅游景区,位于越西县南箐镇,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村庄,是国家AA级景区。村内在古驿站旧址上实施彝家新寨建设,走在新修的驿道上,耳边仿佛传来昔日马帮驮马的铃声,让人流连忘返;因长征时期红军曾经过河坎村,现全村红色文化、红色元素突出,为越西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红军洞”“红军街”、百亩甜樱桃园、杨梅园等景点。

越西县南新村国家AA旅游景区

越西县南新村国家AA旅游景区,位于越西县南箐镇,是一个掩映于绿水青山之中的原生态彝族村落,属于开放式景区。景区内有叠水瀑布、芳香养生文化休闲园等旅游景点。于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2A级旅游景区;2022年成功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带动农户种植中药材增收。

十二、荣誉称号

2016年新增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2017年荣获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18年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

2019年度全州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四川省双拥模范县

2021年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2021年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单位

2022年避暑旅游目的地

2022年巴蜀气候康养地

2022年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

2022年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交易中心

2023年中国天然氧吧

2023年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

十三、词条照片(详见附件)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