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承载了城市变迁的记忆。我国的行政区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或更名、或撤销,或合并......让我们一起去回顾我国行政区划的变迁吧~
浙江省
因境内最大的河流浙江(钱塘江)而得名。简称“浙”。
春秋时分属吴国和越国。
战国时属楚国。
秦时分属会稽郡、鄣郡、闽中郡。
汉时分属会稽郡、吴郡、丹阳郡。
三国时属吴。
隋时属扬州刺史部吴州总管府。
唐时分属浙江西道,浙江东道。
五代十国时属吴越国。
北宋时属两浙路。
南宋时分属两浙东路、两浙西路。
元时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明时置浙江布政使司,为“浙江”地名之始。
清时置浙江省。
中华民国时期仍为浙江省。
1949年复设浙江省。
杭州市
因古代州治在余杭而得名。相传夏禹大会诸侯于会稽时曾乘舟经过此地,并舍其杭(注:杭即方舟)于此,故名“余杭”。另一种说法是,古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后来讹“禹”为“余”。
南朝陈时置钱唐郡。
隋时置杭州。
南宋时为临安府、国都。
元时为杭州路、江浙行省治所。
明时改杭州路为杭州府。
清时仍为杭州府。
1912年为杭县。
1927年设杭州市,至1949年曾为浙江省省会。
1949年起为省辖市,浙江省行政中心。
1994年起为副省级市。
宁波市
取“海定则波宁”之意而得名。简称“甬”,因此地邻近甬江而得名。
秦时属会稽郡。
隋时为句章县。
唐时置鄞州,后改为鄮(读作贸)县(因县南有鄮山而得名)。后又置明州(因境内有四明山而得名)。
南宋时为庆元府。
元时为庆元路。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改为宁波府。
1927年设宁波市。
1983年宁波专区与宁波市合并为地级宁波市。
1994年起为副省级市。
END
注:本文由钟作慈2022年7月整理
钟作慈
北京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主编、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原标题:《科普 | 行政区划沿革——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