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多元奋进高质跨越,奏响县域经济发展最强音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20 06:02

朝阳下的灌南县城。

灌南县境内高铁、高速纵横交错,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

灌南县五龙口生态湿地公园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灌南县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片区兴鑫钢铁的生态花园。

灌南县城区南侧的新安镇刘园村新农村图景。

灌南县百禄镇绿缘牧业的工厂化挤奶车间。

□ 本报记者 赵芳 通讯员 刘青

灌南县,位于连云港市的“南大门”,古称“海西”,又名“惠泽”。灌南因灌河而得名,灌河流域面积达8000平方公里,东入黄海、西连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水系,自古以来“通江达海”,是横贯江苏省北部地区的黄金水道。

以务实为笔,以奋进为墨,回顾十年答卷,灌南县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发展动能不断增强,重大项目建设突飞猛进,民生和城市环境持续改善,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这是一串令所有灌南人骄傲的荣誉——

荣获“中国营商环境百佳县”“中国白酒之乡”,入选全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培育名单,作为全省唯一县级地区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创建名单……

这是一组令所有灌南人振奋的数据——

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由2014年的26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91.9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较2014年的2.34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2.87亿美元;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18元,至2023年达30036元……

十年逐梦奋进,十年跨越发展。灌南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奋发进取,闯新路、开新局,县域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

厚植发展动能 县域经济质效双升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城市经济发展,关键要有实实在在的产业支撑。

一组数据见证2023年灌南产业发展的成绩:全年实现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5%,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10%、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68%;签约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178个,总投资达660.5亿元……

在灌南县经济开发区临港片区,昶鼎环保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正在加紧施工,预计明年12月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6亿元,年产20万吨钢铁精炼剂,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4亿元,税收约3000万元。

连云港昶鼎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项目建设这么快,主要得益于灌南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

一直以来,灌南县坚持以“工业立县、产业强县”战略为引领,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两手抓”,在产业、资金、人才、创新等领域,打出一套改革“组合拳”。通过改革集成、协同推进,全县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产业蓬勃发展、实体日益壮大,培优培强钢铁、精细化工及原料药、绿色食品、机械电子等“4+N”产业集群,产业能级不断跃升,经营主体提质扩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实现产业“串珠成链”,灌南重点抓好“打造主平台、突出主产业、建立新机制、优化软环境”,不断深化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双轮驱动”,构建了“5+4+N”招商网络,围绕“产业招商地图”,主攻新兴产业的培育与招引。不断探索、创新和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打好驻点招商、以商引商、专班招商“组合拳”,突出重点区域“驻点招商”、产业链条“靶向招商”、目标企业“敲门招商”,精准招引了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通过实现项目招商洽谈、审批、建设、投产等全流程各环节的全面提速、紧密衔接,科学制定项目扶持政策,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通过强化园区支撑,提升产业层次、项目质态、功能形象,加快形成集约化、特色化发展格局,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就业增长点和税源增长点。

灌南县积极适应化工、钢铁产业发展新趋势,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和新一轮石化产业布局规划调整的叠加机遇,坚持“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淘汰落后、突出特色”导向,全面推进全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创新、绿色、安全、高效发展。

厚植基础保障 城乡面貌精彩蝶变

一湾碧水绕城郭,秀美风景入画来。每日清晨,风景秀丽的硕项湖边,晨练的人们随处可见,人们跑步、跳绳、健身,成为湖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硕项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逢深秋,都会看到野鸭子、白鹭等各种鸟禽来栖息。”在硕项湖边健身的市民张乐高兴地说。

一直以来,灌南县将“绿”和“水”作为最亮的生态特色,将“净”和“美”作为城乡共同追求,持续实施水环境整治,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乡村振兴水美画卷徐徐铺展。

高品质的城市发展目标,指引着灌南的城市建设“加速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呼唤功能更加强大、设施更加齐全、环境更加优美的城市。为此,灌南县委、县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提升城市品质的努力。

十年来,灌南县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分层、分类、分区域、系统化推进城市更新,着力推动城市更新系统治理、更可持续发展,打造持续升华、有温度、有内涵的生动样本。

坚持以“小切口”系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探索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置换改造老旧小区;协调推进沿路沿河绿化亮化、景观小品提档升级,用心点亮“城市客厅”,大力建设“公园城市”,不断新增绿化面积,把惠民游园开展到居民家门口,推动五龙口生态湿地公园建成开放;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污水治理项目,全县90座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已全部完成,建成农村污水管网137.2千米,镇区新建80.65千米市政污水主管网,新建41条中心城区市政污水主管网、83个小区和企事业单位及商业广场污水管网工程,11座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工程等项目全部完成;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置体系,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让乡村环境更美、生态更优、群众生活更舒适;紧跟“文体旅”融合发展新趋势,加快推进五龙口生态湿地公园、汤沟古镇等文旅资源“串景成链、连线成片”,持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同时,灌南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3.6%,位居全市前列。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既满足了市民亲近自然、亲近水面、亲近绿荫的需求,又为县城宜居、宜业、宜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座绿色、生态、和谐、美丽、宜居的城市正悄然崛起。

厚植为民情怀 群众生活品质攀升

灌南的发展,人民感受最深、出力最大、受益最多。旧貌换新颜的小区,功能完备的口袋公园,养医结合一体化的养老院,清朗智慧化的校园,书香氤氲的城市书房……千家万户的“小幸福”开花结果,民生成为灌南最温暖的底色。

今年以来,灌南县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追求,着力补短板、惠民生,将八成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社会保障持续夯实,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累计发放稳岗补贴、富民创业贷等各类资金4.46亿元,涵盖企业900家、惠及群众超3万人。基层治理不断深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有效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问题楼盘化解经验做法被住建部刊发推介。高标准建设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三级体系,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挂牌运行。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引进优质教师、医生资源,持续推进“九校联动”“六院同步”建设,全省率先建成县、镇、村三级医保帮办代办体系,为教育医疗事业注入了新动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提升农家书屋150余个,全县省级标准农家书屋超170个,实现阅读阵地县、镇、村三级全覆盖。全年利用各类阅读阵地,创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超1500场。

——创新“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新集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服务更加优质便捷,异地就医帮办经验入选全国医保典型案例。开展城区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服务,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创新打造苏北首家民政综合服务体,“一老一小”融合服务模式获评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

——1560个服务事项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54类高频审批事项实现全流程审管联动、19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先后下放县级权力事项100个,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

灌南用看得到、摸得着的实绩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温暖而厚实的民生答卷。

十年,不短。

十年,足以见证巨变;十年,足以见证历史;十年,足以载入史册。十年,放在灌南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又仅仅是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一个阶段、历史册页中的一个句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县上下将只争朝夕、笃行不怠,为灌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不懈奋斗。 (灌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