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丽水市的松阳南直街,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老街。老街里,有一家传承了四代的面馆,你一定要尝一尝
清朝时期,随着海禁政策的解除,松阴溪的航运迅速崛起,老街人载上茶叶、布匹、木材等货物,前往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再从海外运回各种特产。斗转星移间,老街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财富,也让松阳成为了当时浙西南最繁华的商贸码头之一。
穿越历史,漫步老街,曾经热闹非凡的喧嚣已经消散。然而,老街人勤励做事的脚步不曾停歇。如今,这里的人们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延续着祖辈的传统,立志于心,勤奋于行。
昨日,有位看来是松阳当地的网友发来评论,这里引用一下。浙江松阳县城明清古街生活着9000多居民,是浙江省最长的县城老街,1821年的建县史、厚重的文化;漫步在松阳老街能看到一个个远古时代的打铁匠人(6家铁匠铺)、弹棉花师傅、棕绷床艺人、锡箔、修蔑、炭烛、制秤、白铁、刻章、配锁、草药、钟表、打金、裁缝、杠秤、补鞋、修伞、打铜、农机五金、菜籽、剃头、配钥匙、画像、眼镜、古装照相馆、棕板、印染、古玩、棉布、烧酒、瓷器、陶艺、金银、编织、花鸟、裱画、诉土、药材、中医针灸、牙医诊所、手工肯饼、佰仙面馆、徐记煨盐鸡、各类特色小吃等传统手工艺传人。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老街上的佰仙面馆。
天刚蒙蒙亮,家住南直街70号的尹大姐已经来到菜市场,为面馆挑选一天所需的新鲜食材。好的食材才能成就一碗好面,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尹大姐经营的这家面馆,最初是由她的外曾祖父创立,传承到她手里已经是第四代了。几十年前,尹大姐的父亲早逝,留下母亲和四个兄弟姐妹。在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里,母亲就是靠着这家面馆,每日起早贪黑,努力地撑起了一个家。
尹大姐回忆说,那时母亲很辛苦,爸爸去世的时候,她们还小,也帮不了忙。母亲早上什么时候起床去买菜,我们都不知道。晚上什么时候休息,我们也不知道。看着长年累月忙碌在面馆里的母亲,尹大姐明白了什么叫做踏实做人,勤勉做事。
2003年,母亲年事已高,尹大姐接下了这家店,面馆在老街上开了几十年,来的也大多是熟客。为了让早起的上班族有个吃早点的地方,尹大姐每天一大早就要起来开始准备。配菜,卤料,揉面,一项项繁杂的工作在她的手中变得井然有序。
尹大姐说,一般是早上六点就要起床了,要揉大约一百斤的面,节假日里会更多一些。揉面很辛苦,是个力气活儿。揉面一般要揉好了醒醒,醒了还要揉,面的筋道就出来了。
早上七点半,面馆准时开门营业,十几平方米的小店座无虚席。一碗热气腾腾的手擀面,搭配上秘制的大排,满足了人们的味蕾。如今,许多在外工作的人们,在即将离开家乡的时候,都会专门来到这里吃上一碗面,慰藉心中不舍的乡情。
尹大姐说,有人开车开了几千公里过来吃一碗面,吃出了妈妈的味道,吃出了外婆的味道,这碗面吃得值!听到这句话,尹大姐很安慰,做得再辛苦,也感觉到值。
这些年,尹大姐的生活早已衣食无忧,但为了让食客们有个吃面的地方,即使再操劳,她都会把面馆继续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