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良渚分院(余杭一院)
门诊大厅自助服务区
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观余杭一院
儿童诊疗区
数字化手术室
足迹印证梦想,奋斗铸就辉煌。2023年12月2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良渚分院(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余杭一院”)迎来正式启用一周年。
作为一家按照国家三级医院标准建设的现代化智慧型综合医院,一年来,余杭一院始终坚持质量与安全这条医院发展生命线,在省区医院共建的契机中成长,在“舒心就医工程”的改革洪流中壮大。短短一年,已从原有的2个病区、99张床位,扩容至10个病区,400余张床位。
一年来,得益于余杭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浙大一院的帮扶指导,余杭一院依托“舒心就医工程”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医院门诊量达53万人次,累计住院量14000人次,三四级手术占比25.47%。科研项目省卫生健康委立项4项、省中管局立项1项、市卫生健康委立项7项,立项数量居全区第一;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超过300项,实现了一次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创新飞跃,为实现余杭区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作出了应有贡献。
以品牌为标杆 区院共建打造省市三甲同质化医疗服务
早在正式启用前,余杭区人民政府便与浙大一院签订合作协议,在余杭一院增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良渚分院”,并由浙大一院全面负责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日常运行管理。一年蝶变,浙大一院的“国家队”平台优势功不可没。余杭一院对齐品牌标杆,建立起浙大一院专家库,每周有覆盖27个门诊科室的38名浙大一院专家来院坐诊。
除了“强劲输血”,这场区院共建还兼顾“提能造血”。浙大一院下沉专家、余杭一院副院长陈黎明介绍,一年来,医院组织180余名医护、行政人员赴浙大一院进修,并依托“学术攀登月”等开展培训80余次,依托浙大一院学术团队开展“良渚讲坛”20期。
在浙大一院的持续帮扶下,余杭一院多个专科打下长效运营基础,培养出自主发展能力,让周边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镜头来到余杭一院急诊科病房内。
就在近日,90岁的许奶奶才刚从“鬼门关口”走一遭,在余杭一院顺利完成了全区首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手术。“当时情况危急,许奶奶被确诊为死亡率很高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需尽快做手术。”余杭一院急诊科负责人说,“考虑她年纪较大,我们采用了难度更大、但效果更好、创伤更小的新技术,让许奶奶在半个月内就顺利痊愈出院。”
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余杭一院急诊科上演。自去年12月正式开科以来,余杭一院急诊科已累计接诊处置急诊患者10万余人次,抢救危重症患者3700余人次。一系列数据,离不开浙大一院杨小锋教授的倾力帮扶。
“杨小锋是浙江省神经创伤学学科带头人,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已近30年,对神经危急重症的急诊救治有丰富经验。”余杭一院急诊科负责人介绍,以“区院共建”为契机,杨小锋教授自开科以来,与浙大一院急诊科其他骨干一起完善余杭一院科室制度,协助完成创伤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建设,推进颅内压监测等新技术引入,并通过每周五带队查房、急救应急演练指导等协助余杭一院急救队伍提高抢救水平。医院还与余杭交警协调建立医警联动机制,大大提高了重症交通伤患者的应急响应速度和救治成功率。
从“区院共建”中明显获益的不仅是急诊科。在血液科,余杭一院在与浙大一院的合作中探索出“科室托管科室”的帮扶新模式。浙大一院血液科主任医师直接出任余杭一院血液科执行主任,对余杭一院血液科提供“科对科”精准支持,助力其稳步完成病区设置、设备添置、医师培训、制度建设等,让余杭一院血液科于今年6月正式开科。
外“引”不忘内“强”。一年来,余杭一院慢慢探索出自身品牌化发展道路。今年,余杭一院骨科被确立为市级区域共建学科。能在建院首年获此殊荣,有赖于余杭一院骨科团队对微创和快速康复理念的深刻践行。
“余杭中西部地区老年居民占比较高,骨科一直是我院的热门科室。”余杭一院骨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聚焦骨折创伤救治、慢性骨病诊疗、运动损伤康复等需求,余杭一院骨科开展了各类复杂骨折修复手术、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脊柱重建和微创手术等,并引进4k高清关节镜机组等先进设备,打造中西医结合康复等特色诊疗技术,实现患者满意度100%。”
以便民为宗旨 建强体系拓宽医疗服务半径
“好在有余杭一院的贴心送医上门服务,我奶奶才能安心在家治疗慢性病,不用来回折腾。”近日,在浙大一院感染科专家连江山主任的带领下,余杭一院感染呼吸科团队来到余杭街道,为102岁高龄的孙奶奶提供了详细的慢病健康指导和用药指导。便捷的医疗服务,让孙奶奶的家属感慨万分。
孙奶奶的故事折射余杭一院对全民健康幸福的切实关注。今年来,余杭一院围绕打造“一快两好”(响应速度快、医疗技术好、服务态度好)党建工作品牌,在与村社进行结对的同时,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在行动”便民医疗咨询活动、党员微心愿认领活动、大型主题义诊等,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90余场次,惠及群众10000余人。12月22日-24日,余杭一院还开展医院启用一周年大型义诊,开放2800个名医专家免费号源,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党建引领下的医社共建是余杭一院始终践行人命至上、生命至上这一医者初心的生动缩影。
“一家医院的服务体系不应只关注最普泛的诊疗需求,止步于基础医疗服务供给这‘冰山一角’,还应主动‘潜入海面’,响应更细微、更小众的诊疗呼声,让少数群体也能切实享受到健康保障。”余杭一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聚焦罕见病患者、山区老人、儿童青少年抑郁患者等群体,余杭一院不断完善全龄段医疗服务体系,拓宽医疗服务半径。
比如,聚焦罕见病诊疗困局,余杭一院在浙大一院的协助下成立罕见病诊疗小组。小组由浙大一院罕见病专家严卉医师牵头,余杭一院药剂科、护理科等参与,共同加强罕见病检测、救治、用药等方面保障。依托中国红十字会支持,余杭一院对每位疑似患者开放免费检测申请,安排省市罕见病专家每周四下沉坐诊、提供治疗方案,并对罕见病患者开通采购、审批、处方绿色通道,实现3天走完相关药物采买流程,让病患在家门口就能用上“救命药”。
再比如,针对儿童青少年抑郁,余杭一院开设辖区内第一个包含独立门诊诊间、心理咨询室、科普宣教室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建立起一支包含13人的专业队伍。通过整合各方资源,该诊疗中心以家庭心理治疗、个体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入校宣传等方式,建立起青少年心理健康护佑长效机制,开设校园心理科普讲座10场,帮助青少年走出焦虑、抑郁、厌学等精神困境。
以数字为纽带 智慧赋能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
“想不到现在体检这么方便,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看到每个科室的排队情况,让我节省了不少等待时间!”近日,家住良渚街道的李女士前往余杭一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入职体检,对该中心的智能导检服务的赞叹连连。
以“数据跑”代替“患者跑”,今年以来,余杭一院依托数智平台,为健康管理中心搭建线上导诊系统。通过该系统,居民不仅可以实现线上预约体检、线上查询体检报告,还能在体检过程中享受全方位的智慧化服务。具体来说,该系统将实时显示当前检查科室及待检查科室、当前排队人数等信息,并通过后台实时计算分析给出下一科室的最佳选择,为体检客户提供全流程指引。
便捷高效、不必奔波,是不少患者对余杭一院的真实就诊体验。一年来,余杭一院依托余杭“健康大脑+”体系,在优化就诊流程上做了很多创新尝试。
“借助余杭区卫生健康局打造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场景,我们构建起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智医疗服务新体系。”余杭一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硬件上,医院配齐自助签到机、自助挂号机、自动发药机等;流程上,医院的在线咨询、在线复诊、配药上门服务等功能已覆盖内科、外科、妇产、中医骨伤等常见门诊科室。对于费用支付、医保报销、药物领取等就诊需求,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完成。
一张张数字化改革的“高分答卷”在余杭一院写就,不仅靠对就医流程壁垒的打破,还体现在对复杂和疑难疾病患者的关注。通过远程影像、远程视频会诊等数字化手段,余杭一院得以与浙大一院等医院多学科专家进行远程MDT联合会诊,搭建起突破地域和学科限制的远程医疗场景。
惠及患者的同时,智慧医疗也惠及医护端。今年以来,余杭一院建立起集箱式物流和气动物流两种模式的智慧物流平台。其中,箱式物流通过在院内搭建独立的传输通道,可实现院内所有中小型物资传输;而血液、药品、检验样本、病例等小而轻物品则通过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实现自动传送,有效提高了物流效率,避免交叉感染。
一载风雨兼程,初心不改;高奏弦歌永续,砥砺前行。未来,余杭一院将继续立足区域实际,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创新联合诊疗模式、推进医共体建设,进一步提升“舒心就医”建设水平,助力杭州城市新中心建设,在卫生健康领域“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