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是朱德和张思德同志的故乡,位于川东北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幅员1767平方公里,辖58个乡镇,875个行政村,总人口107万,是全国扶贫开发试点县。
仪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南朝梁天监元年建县,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仪陇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是川北客家第一县,居住着30万客家后裔;仪陇文化鼎盛,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川北大木偶艺术的发源地,以剪纸、篆刻、书法为主体的“三乡文化”享誉海内外;仪陇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王树声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这片红色的热土养育了以朱德总司令、张思德同志为杰出代表的革命先辈,革命战争年代,有4万多人配合红军作战,1万多人随红军北上,5700多名优秀仪陇儿女为国捐躯;在抗美援朝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涌现了36名一等功臣,被确定为对中国革命做出特殊贡献的革命老根据地贫困县。
仪陇物产丰富,资源富集。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达到38%以上。仪陇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常年粮食产量近100万吨,出栏生猪110万头、獭兔500万只、家禽1100万只,现已形成优质稻米、油料、果品、生猪、獭兔、蚕桑、中药材、竹材等主导产业;仪陇劳动力资源丰富,有一技之长的富余劳动力有30万人以上,常年在外务工达28万人,劳务收入20多亿元,是全省外派劳务基地县;仪陇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精心打造的朱德故居纪念园区,创国家级“AAAA”风景区已顺利通过省级检查,一个独具魅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已经形成,方州夜月、立山霁雪等“古八景”风貌尤存,新政离堆屹立江边,“德”字石刻叹为观止,金粟书岩雄奇瑰丽,红军文化、客家文化、“三乡文化”交相辉映,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仪陇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全县58个乡镇公路实现了油路化,电信、广播电视传输光缆化、交换程控化、通讯传输数字化,手机信号全境覆盖,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90%以上。投资10.6亿元、装机容量10.8万千瓦的新政航电枢纽工程,第一台机组已于今年4月竣工投产,其余两台机组即将竣工投产,届时电价更优,水路更畅。“两路一桥”全线通车,成功实现了与成南、南渝及南广高速公路的对接,仪陇融入了南充一小时经济圈,成都、重庆三小时经济圈,畅达、便捷的交通网络全面形成。
仪陇市场繁荣,商机无限。仪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空间十分广阔,生产生活资料需求量大,商业批发和零售网络基本形成,商贸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9月29日,县人民政府驻地迁址新政镇,目前,新县城建城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6万人,城市规划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拥有理想的投资、人居环境,人流、物流、信息流辐射周边广阔市场,商业贸易活跃,生产生活成本低廉,正成为商家投资兴业的风水宝地。
仪陇倍受关注,优势独特。作为革命老区,仪陇的发展一直备受各级领导关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杨尚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留下了殷殷赠言。2004年8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视察,嘱托我们“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把仪陇的发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了“仪陇两年内要有大变化”的总体要求。国家有关部委加大了支持力度,对仪陇企业在出口配额等方面给予了特殊政策,仪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仪陇政策优惠,环境宽松。在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仪陇的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后五年,我们将深入贯彻“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发展,一手抓解决群众疾苦促进和谐”的工作重点,着力实施“三大战略”,即经济追赶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快速建设“三县一城”,即全市农产品加工强县、全省新农村建设模范县、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县和嘉陵江中游现代山水园林城市。目前,我们已经出台了扩大对外开放、强力招商引资系列优惠政策,优化工业集中区软硬环境,全面推行“一站式”集中审批制、行政公示制、项目跟踪服务责任制、首问负责制等高效、规范、透明的服务体系,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更为便捷的“绿色”通道;建立了外来投资企业重点扶持和挂牌保护制度,设立“投诉中心”,加强法制和信用环境建设,为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坚强保障。
机遇千载难逢,发展商机无限,我们真诚地期盼有识之士将目光投向仪陇,到仪陇参观考察,共商发展大业;我们诚挚地欢迎各位朋友到仪陇投资兴业,共绘发展蓝图;我们衷心地希望与大家携手奋进,共创发展新天地。
智慧仪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