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16日,诞生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西进,踏上长征之路。在短短数月征战中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根据地发动的“围剿”,随红二十五军行动的鄂豫陕省委决定转移外线作战。7月,北出终南山的红二十五军以迅疾的行动,横扫蓝田县焦岱和长安县民团,直抵西安近郊的子午镇,威逼西安,给西安等地敌人造成极大震动。转战期间,红二十五军从国民党方面的报纸上得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即将北上进入甘肃。恰在这时,原鄂豫皖省委交通员石健民从上海经西安辗转来到红二十五军驻地,带来了中央文件和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有向北行动的确切消息。根据形势发生的新变化,鄂豫皖省委决定尽快召开会议,确定今后进军方向。
决策西进甘肃主动迎接党中央
1935年7月15日,鄂豫陕省委在长安县丰峪口召开会议,分析了国内形势,认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加重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党和红军必须动员千百万人民一致奋起,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反共政策,积极准备同日本帝国主义作战。因此,中国苏区发展,以及红军主力会合的胜利与将要形成中国西北部苏区根据地,是目前中国革命发展的新特点。鉴于目前敌军在川甘边界部署大量兵力阻击会师后的红一、四方面军北上的情况,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要把主动配合主力红军的行动,作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方向就是西进甘肃,实施新的战略方针,主动迎接党中央和红一、四方面军北上。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事后在他的回忆里记述了红二十五军指战员迎接党中央的决心:“当时,我们的决心,即使我们这三千多人都牺牲了,也要把党中央和一、四方面军迎接过来。我们向全军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积极前进,迎接中央,迎接一、四方面军’。”这一决定做出后,红二十五军开始了向甘肃进军,迎接中央红军及红四方面军北上的战略行动。8月1日,红二十五军抵达陕西凤县双石铺,在双石铺休整一天,召开了“八一”建军节纪念大会,并补充粮饷,做好出击两当的准备工作。
进入甘肃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拿下两当县城。8月2日,红二十五军从双石铺出发,进至甘肃两当县城附近的祖师山、七里坪、西山堡一带,包围了两当县城。两当县位于甘陕两省交界处,是由陕南进入甘肃的咽喉要道。3日,红二十五军以手枪团和军部交通队一部化装潜入两当城内,配合先头部队攻占县城,歼敌百余人。就在红军攻打两当县城之际,徽县保安队闻讯增援,行至徽、两交界的老湾梁时,看见红二十五军的战旗在两当县城上迎风飘扬,便中途撤回。
红二十五军攻占两当后,张贴安民告示,书写标语,打开监狱释放关押的三十余名群众,处决了一批国民党的贪官污吏,民心大快。在军政委吴焕先带领下,部队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向当地群众热情宣传党和红军抗日救国的宗旨,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粮食,帮助群众抢收庄稼,深受群众欢迎。红二十五军攻占两当的行动,揭开了红军长征在甘肃的序幕,成为进入甘肃的第一支长征队伍。
征战渭河流域极大震慑敌人
为给敌人造成更大的震动,并借此传递信息,使得党中央能够尽快得知红二十五军的战略行动,红二十五军将第二仗的目标定在打天水。
从两当出发后,红二十五军于8月7日攻占天水县利桥,沿天水县党川、麦积、元店一线向天水县城进发。8月9日,红二十五军逼近天水城。天水是甘、陕、川三省的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也是甘肃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徐海东率第二二三团二营由天水北面向守城之敌发动进攻,消灭守敌100多人,一举攻克天水北关,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天水城守敌万分惶恐,急电求救。西北剿共军第一路总指挥朱绍良急调敌王均部第三军一个旅星夜从武山、甘谷赶来支援。蒋介石也电令杨虎城、薛岳、于学忠、毛炳文等部,集中对付红二十五军,企图聚歼红二十五军于天水地区。8月10日,蒋介石发电给杨虎城:“查徐海东匪西窜原因,在策应朱、毛,我军应采用内线作战要领,先以优势兵力迅速解决徐匪,再行以全力回击朱匪。”在蒋介石亲自部署下,敌原驻川甘交界准备堵截中央红军的一部掉头北入甘肃文县,一部向天水方向东移。红二十五军这一战略行动,有力地钳制和吸引了川陕甘边交界的敌人,起到了配合红一、四方面军北上的作用。
看到吸引敌人注意力,减轻红一、四方面军北上压力的目的已达到,为避免被敌包围,红二十五军决定迅速撤出战斗,放弃攻打天水,继续向纵深处发展。部队撤离天水后,转到凤凰山,准备从沿河镇(今新阳镇)北渡渭河。渡渭河时,面对湍急浑浊的河水,却无桥可渡。只找到一只小木船,军领导决定随军行动的几位女战士和几名重伤员乘这只唯一的小木船过河,其余3000多人全部涉水渡河,红二十五军的指战员们顶着齐肩深的滚滚洪流,拽着在河面上拉好的绳子,渡过渭河。
8月11日,刚刚渡过渭河的红二十五军打了进入甘肃的第三仗,攻占了秦安县城,国民党秦安县县长杨天柱、甘肃交通司令部驻秦安王介臣部闻风而逃。红二十五军打开县监狱,释放群众百余人,并在县城体育场召开群众大会,当众处决了几名在当地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张贴宣传抗日救国的标语。在秦安,吴焕先和徐海东商量下一步行动意见。吴焕先提出:“我们继续西进,接到中央更好,接不到中央我们再渡河去陕北。”徐海东接着说:“红一、四方面军是大会合,我们和刘志丹也来个小会合。”8月12日晚,红二十五军从秦安出发,经魏店北进。
进入回民区域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8月14日,红二十五军威逼静宁县城,拦腰斩断横贯陕、甘两省的交通大动脉西(安)兰(州)公路。就在敌人慌乱不堪调兵遣将急救静宁之际,红二十五军却于8月15日转而前进到静宁县城以北的单家集、兴隆镇(今属宁夏)一带做短期休整。这一带是回族聚居区,部队刚到达时,当地回族群众对这支队伍不了解,纷纷躲避。为打消群众疑虑,红二十五军军政委吴焕先及时对全体指战员进行群众纪律和民族政策教育,专门规定了“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禁止毁坏回族的经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地区吃大荤;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部队宣传员用毛笔把“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写成大标语,贴到街上。军部领导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等首先拜访了清真寺的阿訇,向回族同胞赠送了礼品。召集阿訇和当地知名人士座谈,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部队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助民劳动,切实做到了秋毫无犯。军医院院长钱信忠等医护人员还热情为群众治病。红二十五军的举动,使回族群众深受感动,“红军好”的消息很快传遍回民地区,清真寺的阿訇带着礼品到军部回拜,回族群众也积极热情地支援红军。仅兴隆镇就有十多名回族青年参加红军。红二十五军离开时,回族群众依依不舍地为红军送行,街道两旁摆满了油香、茶水、鸡蛋和水果。一些回族群众还自愿为红军运送粮草,侦察敌情。红二十五军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行动给回族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一个多月后,毛泽东率中央红军经过回民区时,也受到回族群众的热情欢迎。毛泽东盛赞红二十五军: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水平很高。
转战西兰大道吴焕先壮烈牺牲
红二十五军切断西北交通要道西兰公路后,又挥师东进,这一大踏步的行动完全出乎敌人意料。蒋介石急忙命令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以主力集结于平凉、西峰镇之间,相继堵截‘徐匪’”。据此,第三十五师率全师8000余人南下陇东,在瓦亭、三关口、平凉、泾川、西峰等地设立封锁线,企图阻挡红二十五军东进。8月17日,红二十五军再下一城,占领六盘山脚底下的县城隆德(今属宁夏),歼敌新编第十一旅第二团第一营,俘获敌隆德县长及县保安团团长。为避免与追赶而来的国民党大部队作战,红二十五军接着连夜越过六盘山,沿西兰公路向东挺进。8月18日至8月20日,红二十五军相继在平凉瓦亭、大堡山一带与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激战,并多次取得胜利。
8月21日,红二十五军到达泾川县城以西10里多的王村镇,准备在这里登上王母宫塬渡?I河。?I河是泾河的一条支流,适逢雨季,河水上涨,渡河困难。军政委吴焕先亲自在岸边指挥渡河,就在军直属机关分队过河时,山洪突然爆发,军部机关和直属部队及在塬上担任后卫部队的第二二三团被阻于?I河北岸。就在这时,敌第三十五师一O四旅二O八团和骑兵团一部千余人,气势汹汹地由泾川方向扑来,向被洪水阻于塬上掌曲、羊圈洼、四坡村一带的红二十五军后卫部队发动突然袭击。驻在掌曲塬头掩护渡河的红军二二三团三营首当其冲,完全处于背水作战的境地。徐海东立即命令驻羊圈洼和四坡村的一、二营迅速投入战斗,支援三营阵地,将敌军阻滞于掌曲塬头。敌人继续向红军阵地发起进攻。危急关头,一阵枪声从敌人左侧后响起,阻遏了敌人的进攻。原来,军政委吴焕先带领军部直属交通队和学生连150多人,从?I河北岸边的掌曲东坡、沈家坪两条羊肠小道拦腰截击敌人。战士们冒雨抢占制高点,向敌人扫射,敌人顿时乱作一团。徐海东迅速抓住战机,组织部队集中力量进行反击。激战中,敌人的子弹击中吴焕先胸部,这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鄂豫陕省委及红二十五军的主要领导人不幸牺牲。吴焕先的牺牲使全军指战员无比悲痛,他们把复仇的子弹射向敌人。这股敌人最终被驱赶到一条烂泥沟里全部歼灭,敌团长马开基被击毙。
会师陕甘根据地宣告结束长征的第一支红军队伍
为继续牵制和迷惑敌人,红二十五军回旋于甘肃灵台县与崇信县之间的上梁镇、梁原镇、赤城镇,华亭县的安口,陕西的陇县等地活动,继续打探中央红军的消息。虽然徐海东每天都派手枪团搜集报纸,访问客商,极力探寻,但因条件限制,又无电台联络,消息闭塞,无法得到主力红军的情况。就在这时,敌人开始对红二十五军实施新的剿灭计划,兰州驰援之敌第六师第十七旅已到达泾川县城;敌第三十五师在泾川一带待命;东北军第五十一军第一一三师,则由陕西凤翔、甘肃清水向北推进到陕甘交界的陇县、马鹿镇一带;敌第三军第十二师也由武山、甘谷等地向华亭方向尾追而来。各路敌军对红二十五军即将形成夹击之势,形势十分严峻,鄂豫陕省委当即在崇信县金龙庙召开会议,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立即奔赴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甘红军会合。
8月31日,红二十五军经平凉什字到达镇原新城。至此,红二十五军截断敌西兰公路交通18天。9月1日,红二十五军离开镇原新城,沿庆阳西峰镇、赤城一线前进。4日在合水县板桥一带与敌三十五师马培清骑兵团和马奋英步兵团激战,此役歼敌近400人,红二十五军亦伤亡200余人,第二二五团团长方炳仁壮烈牺牲。
9月7日,部队到达陕甘苏区境内的华池豹子川,鄂豫陕省委在此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由程子华代理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兼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军长。部队作了关于进入陕甘革命根据地同陕甘红军会师的政治动员。9日,红二十五军进至保安(志丹)县永宁山,受到陕甘苏区领导人习仲勋、刘景范的热烈欢迎。15日,部队到达延川县永坪镇,18日,与陕甘红军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共同组成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至此,红二十五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成为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长征队伍,并与陕甘红军一起完成了部队改编。
获高度评价
红二十五军长征在甘肃做出重要历史贡献
从8月2日进入两当到9月7日在陕甘苏区境内的华池豹子川召开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红二十五军在甘肃境内已活动了一个月零五天。在此期间,部队西出秦岭,北过渭河,越过六盘山,奋战于陇东高原,截断西兰公路,扰乱敌人后方。连下两当、秦安、隆德三座县城,令敌人心惊胆寒。打退敌人多次围追堵截,终于完成战略性转移,与陕甘红军胜利会师。红二十五军行动迅速,战术机动灵活,作战游刃有余,多次挫败敌人企图。似一把尖刀,插在敌人心脏。有力牵制和吸引了川陕甘边界的敌人,打乱了敌人围堵主力红军的部署,在一定时期内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在与中央红军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能够独立自主、坚决果断地做出西征甘肃、北上陕甘的正确决策是难能可贵的,确实起到了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打乱敌人部署的积极作用。
红十五军团组成之际,陕、甘、宁、晋等省国民党军队及东北军正在蒋介石统一指挥下向陕甘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为打破敌军进攻,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等领导人经商议,确定了劳山战斗计划。9月28日,红军在劳山地域设伏,10月1日,敌第一一O师师长何立中率部进入红军埋伏圈。此役共毙伤敌师长何立中以下1000余人,俘敌3700余人,取得了红十五军团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胜仗。10月25日,红十五军团在富县榆林桥再创新战绩,毙伤敌300余人,俘敌团长高福源以下1800余人。红军从统战工作角度出发,对高福源进行教育,并派其回东北军作争取工作。劳山、榆林桥战役,为彻底粉碎敌人对陕甘苏区发动的第三次“围剿”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迎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的到来创造了好的条件。
红二十五军入甘及其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得到了高度的评价。1937年2月,毛泽东对大公报记者范长江说:“徐海东部之由陕南经陇东入陕北,乃偶然作成中央红军之向导。”邓小平1975年审查话剧《万水千山》时强调:“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的路线是正确的。”李先念1986年为《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实》一书的题词是:“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是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一页。”徐向前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序言中写道:“它西征北上的战略行动,成为主力红军北上的先导,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在西北建立了特殊的功勋。”红二十五军长征在甘肃的历史功绩,永载史册。(执笔: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荣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