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地图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6 05:40

  万载资源丰富,物产富庶,素有“银万载”之称。全县山地面积17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1%,有水杉、银杏、金钱松等50多个珍贵树种。全县有大小河流10条,水能总蕴藏量达6.4 万千瓦。全县可养水田1.8万余亩,草地可利用面积33.6万亩。地下资源中,已发现且具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大理石、高岭土(又名瓷土)、花岗石和金、铜、铁、钨、硫磺、石英、矿泉水及河砂、红壤等,特别是石灰石、瓷土储量丰富。万载是中外闻名的“花炮之乡”、“百合故里”,“三大特产”(花炮、夏布、土纸)和“三大名产”(百合、辣椒、三黄鸡)早已闻名遐迩。
  近年来,全县以“生态立县、有机富民”为理念,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从1999年建立茭湖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示范园区开始,已历九年艰辛探索。迄今,全县现有有机农业生产乡镇6个,有机农业认证总面积21.9万亩,被国家环保总局定为“全国四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之一。有机水稻、木姜、百合、脚板薯、萝卜、小葱、草莓、毛豆、竹笋、南酸枣等29个品种通过BCS或ECOCERT有机认证,10多个系列100多个产品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产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全县有机食品加工龙头企业6个,产品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8 %,完成工业增加值16.24 亿元,增长2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66亿元,增加值12.37亿元,按可比价分别比上年增长29.6%、27.1 %。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35亿元,利润2.17亿元。产品销售收入 37.33亿元,增长28.7%。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末,全县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7507人,比上年增加187人,获得和晋升各级专业技术人员7118人,其中:高级612人,中级2049人,初级4457人。科技活动也日趋活跃。全年共有9项科技项目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市以上科技三项经费10余万元,列入省级科技计划的几个主要项目是:有机食品条码识别技术应用研究、过氧化氢酶产业化开发、出口春毛豆台湾75有机生产示范交流中心、利用有机毛豆杆取代宽叶林生产反季节香菇、腓肠神经膜蒂皮瓣治疗小腿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医院)、不断内眦韧带泪囊鼻腔吻合术(人民医院)。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发展。2007年高考取得良好成绩,有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普通高等院校二本以上上线人数575人,其中一本以上98人,全县600分以上考生37人(文史1人,理工36人)。全县共录取新生1644人,录取率58.5%。全县共有各普通和职业高、初中毕业生7909人,全县在校学生85585人,其中高中7473人,初中16510人,小学44311人。全县招收高中生2746人,初中生5459人,小学生8468人,小学生入学率 99.6%。
  有机农业发展迅速,“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发展理念逐步增强。到2007年,全县有机农业生产区已发展到9个乡镇,有机农业生产面积达23.6万亩,其中有机耕地面积6.5万亩,有机野生采集面积17.1万亩,成为江南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有水稻、木姜、百合、竹笋、蜂蜜、山茶油等3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际有机认证。建成有机食品加工龙头企业6家,有1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进入国际市场,产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1500多万美元。
  万载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红”、“绿”、“古”三色齐全,山、水、洞各具特色,有机农业欣欣向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融为一体,是旅游休闲的理想胜地。万载风光旖旎,绿色资源丰富。旧有“鹅峰耸翠”、“汤周雪霁”、“紫盖浮云”、“笔架回澜”、“石笋凌空”、“小岭樵歌”、“龙河晚渡”、“坤山夕照”等万载古八景。现有全长3985米的江西十大特色美景----竹山洞、目前全国唯一的长达4000多米的特大山体卧佛、三十把省级自然风景保护区、九龙省级森林公园和有机农业示范园等众多景区(点)。
  万载是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王首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领红军转战万载城乡。1932年4月至1934年1月,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曾在万载“小源”(今仙源乡)驻扎两年之久,万载一度成为湘鄂赣边区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时有“小莫斯科”之称。2004年10月21日,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其他省直机关旧址被评为“江西百姓喜爱的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如今,“红色旅游”、“古色旅游”和“绿色旅游”在万载方兴未艾。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县农业总产值14250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其中:种植业60471万元,与上年持平,林业16014万元,比上年减少0.02%,牧业51328万元,增长10.6%,渔业13318万元,增长2.3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5.8万亩,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7.9万亩,比上年增长1.46%。全年粮食总产量24.58万吨,比上年增长5.5%,其中:早稻9.44万吨,比上年增产0.27万吨,增长2.9%,晚稻14.04万吨,比上年增产1.06万吨;油料总产量3391吨,比上年减产70 吨, 蔬菜总产量10.5万吨,比上年增长21.7 %,水果总产量2053吨,比上年增长24.9%。
  万载是个千年古邑,历史文化积淀雄厚,有被誉为舞蹈史上活化石之称的万载傩舞、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的城隍庙、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的最后一个家--谢灵运墓、有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文明古塔及近200年历史的汉族古民居周家大屋等众多人文景观。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69199 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42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5051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872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 4.6%、25.1 %、10.9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25.6:46.2:28.2 调整为23.1:50.1:26.8,二产所占比重首次突破50%。2007年人均GDP达到7611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财政收入高速增长。2007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跃上三亿元台阶,达到31494.7万元,增长36.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914万元,增长30.4%。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乡镇有七个,其中财政收入超二千万的乡镇达四个(康乐街办、黄茅镇、株潭镇、潭埠镇),比上年增加一个。财政总支出57786万元,增长30.3 %。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效。积极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日元贷款造林及公益林等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222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33公顷,幼龄抚育面积5330公顷。全年木材产量51085立方米;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901公顷。全县国土面积森林覆盖率达63.1%,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卓有成效。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