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以来,地图测绘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地图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汉光武帝在建立政权后,从公元39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大典,在大典上由大司空向他进献地图。当时在水利工程中已应用地图。东汉明帝时,王景曾主持治河工程,他领导疏决壅塞,开凿山阜,还进行了地形测量,当时皇帝曾赐给他地图。到了晋代,地图测绘技术有了重大突破,我国开始有了统一的测绘方法和制图规范。西晋时的制图学家裴秀总结了前人测绘地图的经验,明确建立了我国古代地图的测绘理论。
浙江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馆裴秀展项
裴秀(公元224-271年)字秀彦,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在晋武帝时曾佐理国家军政,官至“司空”(相当于宰相地位),因行政职务的关系,接触到大量地图和地理资料。由于当时流传下来的地图大都简单粗陋,满足不了实际需要,他决心绘制新图。他研究了古今地理的变迁情况,参考了当时的行政区划和水陆交通路线,在门客京相潘的帮助下,编制成《禹贡地域图》十八篇。这可以说是世界上见于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历史地图集,裴秀还把旧有的一幅过分巨大而不便展阅的“天下大图”缩绘成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1:1800000)的“地形方丈图”,并改正了其中记载不精确的弊病。最为重要的是他在编绘地图的实践中,总结出六条制图原则,为古代的地图测绘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浙江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馆裴秀展项
裴秀的测绘理论,即所谓的“制图六体”,“内容记载于他著的《禹贡地域十八篇•序》中。关于“制图六体”,裴秀说明如下:
“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辩广轮之度也。二日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理,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日高下,五日方邪,六日迁直,此三者各因地制宜,所以校险夷之异也。有图象而无分率,则无以审远近之差,有分率而无准望,虽得之于一隅,必失之于他方;有准望而无道理,则施于山海绝隔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理而无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失准望之正矣。故以此六者,参而考之。然后远近之实定于分率,彼此之实定于准望,径路之实定于道理,度数之实定于高下、方邪、迂直之算。故虽有峻山巨海之隔,绝域殊方之迥,登降诡曲之因,皆可得举而定者。准望之法既正,则曲直远近无所隐其形也。”
王家耀院士讲裴秀与制图六体
制图六体的前三条阐述了测绘地图的三个基本条件。“分率”,即为比例尺;“准望”,是指方位,“道理”,是交通路线的实际距离。
这三者在现代地图测绘上仍是必不可少的数学要素。后三条主要是讲正确确定两地间的水平直线距离的方法。由于各地同地形起伏变化和中间物的阻隔等因素的影响,道路有高下、方斜、迂直的不同。测绘地图应取两地间的水平直线距离。“高下”可能是指把丈量出的倾斜距离归化为水平距离的方法。
如今,中国地图学界最高的奖项"裴秀奖"就是以中国地图学创始人、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裴秀命名,每两年评选一次。
东汉以来,在方向测定技术上有了新的进步。
指南车是一种机械性指南工具。它的发明年代,传说始于黄帝。
浙江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馆指南车展项
《太平御览》引《志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又说为周公所作。这些传说都不大可靠。
比较可信的记载见于《宋书•礼志》:“后汉张衡始复创造。”
从汉代到南北朝时期,不断有人设计制造指南车。下面列举一些记载:
《西京杂记》记有:“司南车,驾四,中道。”
《晋书•與服志》载:“司南车一名指南车,驾四马,其下制如楼三级,四角全龙衔羽葆。刻木为仙人,立车上,车虽迥运而手常南指。”
《南史》祖冲之列传中载:“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从来未之有也。”
从这些记载可知,指南车是装有自动离合控制装置的指南工具,在车子开始运动时,使车上木人手指向南方,则不管车向那个方向运动,木人之手总可保持指南。从当时的机械发展情况来看,指南车的传动和控制显然是应用齿轮系。指南车在比较平坦的地区进行方向测定还是可以的,它在测量和制图上,显然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但目前在文献中还没有找到把指南车和实际测绘联系起来的记载。
在测量工具方面,我国古代还发明了著名的记里鼓车,这是一种用于远距离长度测量的工具,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可能发明于西汉时期,但从文献来看三国时才应用多了起来。下面是有关的一些记载:
《西京杂记》写道:“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备干乘万骑。太仆执辔,大将军陪乘,名为大驾。司南车,驾四,中道。辟恶车,驾四,中道。记道车,驾四,中道。”
《晋书•與服志》载:“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
晋代崔豹所著的《古今注》载有:“记里鼓车,一名大章车,晋安帝时刘裕灭秦得之。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打一槌。”
浙江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馆记里鼓车展项
从上面的记载可知,古代的记里车有“记道车”、“大章车”等不同名称,但功用完全相同。记里车具有反映里程的功能,当车前进时,车轮的转动可以通过传动机构反映出来。记里鼓车的机械传动,不但要利用到齿轮系,而且还要用到凸轮机构。
司南、指南车和记里鼓车,都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它们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向仪器,是指南针的最初形式。指南车不但是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指向工具,而且也是自动控制机械装置的祖先之一。记里鼓车则是世界最早的自控机械里程测量仪。
原标题:《科普 | 裴秀的地图测图理论及测量工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