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青四省区联动 把脉六盘山片区脱贫攻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2 09:20

8月15日至17日,六盘山片区政协精准扶贫交流推进会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政协、国务院扶贫办、水利部、农业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以及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相关单位负责人齐聚陕西西安,把脉六盘山片区扶贫工作。

pin

图|六盘山片区政协精准扶贫交流推进会  张伟摄

六盘山片区覆盖宁夏西海固地区、陕西桥山西部地区、甘肃中东部地区及青海海东地区61个县、15.27万平方公里、2031.8万人、乡村人口1837.7甘肃40陕西7个县区列入。陕西具体包含宝鸡的扶风、陇县、千阳、麟游四县以及咸阳市下辖的永寿县、长武县、淳化县。六盘山片区是陕西省内贫困最集中、最突出的地区之一,也是陕西3个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六盘山片区扶贫难点在哪?

难点一: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生产生活便利程度低。

六盘山片区绝大多数属于山区地形,地形崎岖,道路艰险,由于长期欠账导致片区内多数地区外通内联干线公路总量不足,铁路运输能力不足,高速公路"断头路"多,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偏低,当地群众出行以及生产生活极为不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供水保障程度不高,良性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电力和通讯设施不完善,聚集生产要素能力弱。

难点二:缺水严重,六盘山片区干旱缺水严重,贫困面广程度深。

人均占有水资源367.6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7%。干旱缺水是该区域发展的根本矛盾,是制约片区发展的主要瓶颈。

难点三:产业发展乏力,县域经济薄弱。

产业发展基础差,经营组织形式落后,市场体系不完善,科技、金融、物流、信息等服务保障能力明显不足,创新能力弱,开放程度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经营方式落后;工业总量小,结构单一;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商贸流通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县域经济活力不足,主导产业尚未形成,龙头企业少,城镇化水平低,中心城镇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弱。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4%;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2个百分点。

难点四: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气候干旱,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植被稀疏,土壤肥力下降。干旱、冰雹、霜冻、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恢复难度大,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2.9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7.7%,有64个县属于全国严重水土流失县,生态脆弱对片区经济发展形成了硬约束。

难点五:健康扶贫任务艰巨复杂,基层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片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是脱贫攻坚这个“硬骨头”中的“硬骨头”。患病贫困人口救治任务繁重;健康扶贫政策缺乏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村卫生室建设欠账较多;新农合参保率未达到100%,保障能力依然不足;医疗报销和救助程序不够简便,大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偏低;信息平台共享机制尚不健全,健康扶贫数据信息缺乏精准。

六盘山片区扶贫各地都有哪些亮点?

甘肃:甘肃省有8个市州的40个片区县属于六盘山片区,甘肃在扶贫扎破注重顶层设计,实施了三大攻坚行动,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甘肃省实际情况的脱贫路子。

攻坚行动一:“双联行动”。2012年2月,甘肃省组织实施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1.5万多个机关单位、40万名党员干部联系帮扶1.6万多个行政村的67万名贫困户;8万多名人大代表和1万多名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个体商户、宗教界人士等也都参与到双联行动中,铺设和联通了精准“滴灌”的管道。

攻坚行动二:实施了“1236”扶贫攻坚行动。瞄准制约贫困县发展的瓶颈问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集中精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持、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六大突破”。同时出台了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特殊政策,统筹整合省级涉农扶贫资金,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攻坚行动三:实施了“1+17”精准扶贫行动。2015年起持续实施了“1+17”精准脱贫政策措施,围绕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电商扶贫、金融支撑等17个方面,因户因人精准帮扶、分类施策。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