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金城镇自唐置县以来,一直是仪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金城地处金城山脊,远离江河,十年九旱,曾有民谚戏谑金城的缺水状况:“好个仪陇城,山高路不平;三天不下雨,脸都洗不成。”金城街弯道窄,坡陡房密,2.5平方公里的县城聚集了5万多人。地方小、街巷窄、人口多,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
经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努力,2003年7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仪陇县政府驻地由金城镇搬迁至新政镇———一座位于嘉陵江畔的千年古镇。2005年9月29日, 仪陇县政府驻地正式从金城镇搬迁至新政镇。
●田越 余剑 张斌 李斌 吴家玺
十年,弹指一挥间。过去的十年,是仪陇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的十年,是描绘最新最美蓝图的奋斗十年。
蜿蜒流淌的嘉陵江,见证着仪陇县城的沧桑巨变;巍峨耸立的小东山,俯瞰着朱德故里生机勃勃的新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眸仪陇县城迁建后的发展历程,如同欣赏一幅波澜壮阔的锦绣画卷。在十年风雨兼程的探索和实践中,仪陇县始终顺势而为、应时而动,打造了可持续发展的“仪陇模式”。
近日,记者采访了参与或见证仪陇县城迁建及发展全过程的几位市民,全方位展现县城迁建后仪陇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新城崛起 尽显山水园林景观
讲述人:陈跃(仪陇县住建局局长)
县城迁建时,陈跃时任仪陇县规划办主任,2012年任该县住建局局长,既是县城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县城发展的见证者。
陈跃告诉记者,新县城建设之初,城市总体规划便被纳入“21世纪现代山水园林城市”大视野中来谋划。该县聘请知名设计研究院,完成18.6平方公里总规、9平方公里控规,以及城市风貌、绿地系统、环境保护、交通及消防等专项规划,目标锁定“生态、自然、宜居、宜业”,打造现代山水园林城。
在县城建设中,仪陇县委、县政府组织城市建设者到重庆、杭州、深圳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发达城市的经验,聘请专家对城市总规进行修编。根据新县城青山环绕、嘉陵江穿城而过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县提出“以江为轴,跨江西进,拥江发展,全域统筹”的发展思路,把“新县城的山、嘉陵江的水、城市中的绿”作为现代化城市打造的主心骨,在“显山、露水、增绿、添景、见秀”方面做足文章,体现“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中有水,水在城中”的理念。
漫步仪陇县城,街街有景,处处见绿,庭院有花,林间有鸟,“山、水、城、林”相映成趣。规划建设城市公园12个,目前已建成离堆、金鱼塘、小东山等5个公园,启动占地2350亩的金松湖公园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绿地面积473.4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1.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44.4%。
工业腾飞 改写发展历史
讲述人:刘辉(仪陇县投促局副局长)
仪陇工业发展的日新月异,负责招商的该县投促局副局长刘辉体会最深。
“2005年之前,仪陇的工业量小质弱。言及工业,人们总会想到一句戏言:重工业打石头,轻工业打锅盔,三产业打麻将。”刘辉说,这句戏言道出了当时仪陇工业发展状况。
2007年,该县正式启动河西工业园区建设。招引企业入驻,不只要拼资源、拼背景、拼环境,还要拼服务、拼前景、拼政策。仪陇县不断优化园区招商引资“硬环境”,构筑良好投资“软环境”,实行项目秘书跟踪服务,从企业迫切需求做起。8年时间,古老的土地上“长”出了蓝白相间的成片厂房。广东温氏集团、浙江中味食品、天津华今集团、渝源电器、豪吉集团等69家企业纷纷入驻园区。
8年来,河西工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2.29亿元,建成区面积达5.54平方公里,先后被评为全省“小企业创业基地”、“第二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解决就业5300余人。据刘辉介绍,2014年,省政府把仪陇作为全省制鞋产业整体转移的首先承接地,仪陇在光华乡规划了占地3.86平方公里的光华拓展区,打造“川东北鞋都”。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8亿元,园区道路骨架基本形成。
刘辉认为,“跨江西进”的城市建设为工业腾飞提供了发展空间。随着仪陇嘉陵江二桥的建成通车,县城商贸、教育、医疗、餐饮等资源逐步向工业园区延伸。目前,园区近10万平方米的安置小区全部竣工,3万多平方米的员工周转房、保障房正加紧建设。集饮食、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商业中心建设已启动前期工作,还将规划建设综合性医院、大型商贸区、广场等配套设施。
商贸繁荣 新城焕发生机
讲述人:田志强(王妈手撕烤兔老板)
2001年,田志强作为乡政府临时人员被清退,他先后到成都、北京打工,吃了不少苦头。抱着“宁做1元钱老板,不做10元钱的打工仔”的决心,2008年,田志强看好仪陇县打造“兔香苑”特色街区的机遇,回乡创业开起了王妈手撕烤兔店。
田志强说,2000年,新政镇还是典型的农业区。2005年县城迁建后,新政迎来了大开发。生态自然、宜居宜业的新城建设带动地产业的逆势增长,也带动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田志强说,短短几年时间,“兔香苑”特色街区入驻了22家全国知名兔餐饮店。并与成都宽窄巷子一道,被评为四川省首批特色商业街。除“兔香苑”外,县城仁和街、康宁路等商业街区也身价倍增,顾客盈门。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县城房价从当初的每平方米400多元一路攀升至如今的4000多元,县城繁华地段的门面年租金从5000元涨到现在的近3万元。
回想起当年毅然回乡创业的举动,田志强连呼“幸运”。他说,谁先抓住了机遇,谁就赢得了商机,他很幸运抢占了先机。
旅游兴旺 打造红色旅游精品
讲述人:陈良平(朱德故居管理局办公室主任)
随着“两路一桥”的通车和巴南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仪陇融入了南充一小时、成渝两小时“经济圈”,这为仪陇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据统计,2014年,该县接待游客32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马上就是‘十一’长假了,景区又将迎来游客高峰。”陈良平说,针对今年的旅游形势和客源状况,该局制订了《“十一”旅游黄金周工作方案》,把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对景区进行了大检查,对部分消防设备进行了补充更换,对损坏的游步道进行了维修。为应对游客高峰,景区还增开了15辆公交车。
仪陇是开国元勋朱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典范张思德的故乡,红色文化是仪陇旅游的品牌。据陈良平介绍,朱德故里景区2004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06年底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全力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为实现红色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近年来,该县投资6000万元,建设占地4万平方米的红色经典广场和近3万平方米的行政中心广场。按照“挖掘红色历史、凸显革命精神、聚集城市人气”的设计理念,修建长60米的战争场景浮雕墙和0.5万平方米的英烈雕塑群;在滨江防洪堤上建成长6.5公里的“德”字长廊;在行政中心广场修建红色文化浮雕艺术墙;重新布展的张思德纪念馆对公众开放。这些红色景点的建设,充分展现了仪陇独特的红色文化魅力。
“每年都要制订《‘十一’黄金周道路交通安全及缓堵保畅工作方案》。”陈良平说,以前交通不便,景区内村民只能守着“金山”过穷日子。“两路一桥”建成通车和巴南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让景区内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赚到了钱。
民生保障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讲述人:赵菊芳(县城居民)
现年68岁的赵菊芳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她是目睹县城迁建10年来发展全过程的市民之一。
赵菊芳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1970年,我嫁到新政镇时,场镇上只有正街、铁匠街、米市街、盐店街等几条街,10分钟就能走遍整个场镇。场镇常住人口仅几百人。”赵菊芳说:“那时候大家最开心的事就是逢年过节在镇礼堂看一场电影。”
城市在发展,群众居住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以前,赵菊芳一家挤在低矮潮湿的3间土木结构房子里。现在,她家住进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现在再不用等到逢年过节去镇礼堂看电影了,家家户户都有大彩电。平时晚上吃过饭,就去广场上跳坝坝舞,即锻炼身体,还能认识不少街坊。”赵菊芳说。
赵菊芳说,短短10年间,县城先后建起了医院、酒店、农贸市场、公园和文化活动中心等。建成了宏德中学、实验学校、新政中学等7所中小学校,还建成了金太阳、宏德等10余所幼儿园。而在10年前,这里只有3所中小学校。
“政策好、环境好、生活好!”提起现在的好日子,赵菊芳有说不完的话。如今,她和老伴都办理了城镇养老保险和城镇医疗保险,行路、用水、住房、就医全部得到解决,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大事记
■2003年7月8日
国务院正式批准仪陇县政府驻地由金城镇搬迁至新政镇。
■2003年9月10日
仪陇新县城迁建指挥部成立。
■2003年11月28日
仪陇县行政中心奠基。
■2004年8月20日
仪陇县2003年至2020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获省住建厅通过。
■2005年9月29日
县政府驻地从金城镇搬迁至新政镇。
■2006年4月19日
仪陇县新政航电枢纽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2006年10月31日
“两路一桥”(潆溪到新政、新政至马鞍公路和仪陇嘉陵江大桥)正式通车。
■2007年3月
河西工业园区正式启动建设。
■2013年1月1日
巴南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仪陇融入成渝“两小时经济圈”。
■2014年8月1日
仪陇县2013年至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获省住建厅通过,城市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30万。
■2014年12月5日
占地2350亩的金松湖公园正式开工建设。截至目前,规划建设的12个城市公园已建成5个。
■2015年4月1日
仪陇嘉陵江二桥正式通车。
■2015年5月22日
思德大道正式通车,标志着仪陇县城城东片区骨架基本形成,并开始跨江西进步伐。
数字看变化
■人口
2005年:1.3万人
2014年:12万人
■面积:
2005年:3.5平方公里
2014年:15平方公里
■经济收入:
2005年: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1.5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36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44元。2014年: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24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7442元。
■工业企业:
2005年:仪陇工业极弱极贫,没有成规模企业。
2014年:累计完成投资22.29亿元,建成园区面积5.5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9家、投产53家,其中,规上企业34家。
■产业发展:
2005年:散养猪、鸡、鸭,零星种植柑橘、枇杷、葡萄等。
2014年:引进温氏集团30万头生猪产业一体化项目,年出栏生猪120万头;引进中味食品、蓉药集团、穗发亿农业等,在全县40多个乡镇建生产基地50万亩。(责任编辑:gd)
智慧仪陇APP
热点推荐
仪陇迎来2023年第一.. 不负繁花不负春 仪.. 爱满蓉城 情暖华夏.. 仪陇县庆祝第22个中.. 《仪陇新闻》2024.07.23 《仪陇新闻》2024.07.22 《仪陇新闻》2024.07.23 《仪陇新闻》2024.07.22 《仪陇新闻》2024.07.19 《仪陇新闻》2024.07.18 《仪陇新闻》2024.07.17